星期二, 12月 13, 2022

【講座讀者Q&A】《故事的那時此刻》_天地無限

 


 12/3的《故事的那時此刻》座談會後,讀者問了作者們一些問題,會陸續在部落格登出各位作者的回答,本篇為天地無限的回覆。


1.就推理小說而言,請問作家們都是「先想好結局」,再往回推嗎?還是也可能順順地寫 下去,然後慢慢出現結局的指引?

這兩種情況都有。有時預想好結局,再把情節往那個方向導引,但也有可能在寫作過程中,角色們有自己的新發展,作者覺得會比原本的大綱走向更精彩,所以出現了預料之外的結局。

2.請問老師們,最近有很多「設定系」的推理,比如說今村昌弘 《屍人莊殺人事件》或是方文貴惠《時 空旅人的沙漏》,華文推理比較少看到這樣的作品,老師們會想挑戰嗎?(想看)

《滯留結界的無辜者》是這樣的作品,嘗試用科學自定義自殺者形塑的「結界」,以此為核心來環繞發展情節,算是實驗性比較強的作品。

3.想請問寫作技巧。短篇通常設計幾個角色,如何聚焦事件?長篇如6萬字,角色設定幾位比較好?又,大綱怎麼寫較好?

短篇小說篇幅少,出場角色愈少愈好,基本款不脫偵探、助手、兇手、死者與紅鲱魚這五種主要角色,搭配其他如警察、目擊者運用。角色愈少愈有助於加強讀者心中印象,通常要讀者一邊讀書一邊做筆記記角色名字,閱讀體驗都不會太好。

聚焦事件:那場事件發生的當下或之後,牽扯到愈多角色的命運,那麼聚焦效果會愈好,因為可以做出環環相扣、牽一髮動全身的設定。

大綱練習:先試著寫短綱,用500字來交代故事情節、衝突、解謎過程、轉折與結局。接下來填充細節,發展成字數約三千至一萬字的大綱。假如需要手把手教學,可以利用「故事織機」APP來助你一臂之力。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