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二, 12月 13, 2022

【講座讀者Q&A】《故事的那時此刻》_四維宗

 


12/3的《故事的那時此刻》座談會後,讀者問了作者們一些問題,會陸續在部落格登出各位作者的回答,本篇為四維宗的回覆。


1. 就推理小說而言,請問作家們都是「先想好結局」,再往回推嗎?還是也可能順順地寫 下去,然後慢慢出現結局的指引?

以我個人目前的三篇短篇故事來說,都是先設想好結局再往回推想前面的劇情(得首獎的那篇就連演都不演了,直接從結局開始寫XD),這樣的好處是構思前面劇情時有個明確的目標。不過我認為這方法比較適用於有個核心謎團詭計的短篇,若是篇幅拉長或是冷硬派/社會派的書寫就不一定適用。

2. 請問老師們,最近有很多「設定系」的推理,比如說今村昌弘《屍人莊殺人事件》或是方文貴惠《時空旅人的沙漏》,華文推理比較少看到這樣的作品,老師們會想挑戰嗎?

這題我想其他作者更適合回答XD,雖然還不像日本那麼多,但華文推理界這類作品是有在增加的趨勢。我個人是很不擅長想特殊設定,但如果是在既有的集體創作下的架空設定(例如克蘇魯世界觀或是SCP基金會),有機會的話是會想寫看看,大概…

3. 想請問寫作技巧。短篇通常設計幾個角色,如何聚焦事件?長篇如6萬字,角色設定幾位比較好?又,大綱怎麼寫較好?

又是個其他作者都比我有資格回答的問題(欸)。個人認為不論篇幅長短,角色數量應該視故事劇情而定,就像是一樣兩小時的電影,有可能有數十個角色,也有可能只有兩個。至於如何聚焦事件…這是個很大的題目,不過我認為先想好事件的結局,再讓劇情持續往那個方向推進應該很有幫助。至於大綱嘛......因為我也沒寫過所以我也想知道.....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